查看原文
其他

疫情带给我们的经济影响,聊点经济学

王伟舟 西安欧亚学院金融学院 2021-11-09

2020年春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个不平凡的季节,整个中国都团结在一起,抗击一个共同的敌人——新冠肺炎。在这场疫情中,中国政府和人民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,硬是将病毒锁死在湖北,让全国乃至全人类避免了一场疫情的浩劫。当然,从国际上看似乎这场浩劫并未避免,只是延迟了,但中国已经在向着胜利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。

封城,禁足,出行限制,全部停业,这一系列的措施看似粗暴,但却显示着中国人民战胜病魔的决心,而这决心的背后,是巨大的经济投入与经济损失。这种状态的持续,对于中国经济到底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和冲击呢?如何在疫情控制住的情况下恢复经济呢?可能真的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了。

首先,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我们损失了什么。许多研究经济的人都喜欢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、投资、净出口,其实这个说法是基于需求不足的情况,因为在经济处于常态的情况下,短期的总供给是受需求约束的,而需求正是由消费、投资、净出口构成,因此,在常态下的经济应该是以需求拉动为主,提升三驾马车的总量。但是,在疫情爆发时,全国紧急一级响应的情况下,需求还在持续——吃、住、网上购物,当然需求也降低到最底层的需求,而供给却几乎一度停滞。供需的矛盾反转了过来。我们至少损失的是一个多月的产能。一个多月的产能是多少?我们国家GDP已经过百万亿了,一个多月的产能您自己算吧。另外,由于对疫情的防控,财政大量的资金被转移投入到公共卫生领域,属于纯消耗,而这笔资金本可以被用于政府投资及转移支付领域,或可改善教育及环境,这些都是未来的潜在投资,但现在却凭空消失了。这笔钱有多大呢?治疗一个感染者费用大致在40万左右,而用在全民消杀、防疫、设备等方面资金已经无法统计。除了能看到的损失,还有就是脆弱的中小企业,很多企业在这次疫情中由于无法复工而导致资金流断链,被迫破产倒闭,政府虽然有大量的惠及中小企业的政策,奈何执行周期过长,还是有很多中小企业破产,中小企业是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核心力量,他们的倒闭会带来两个不良反应:失业的增加和产能的进一步缩减。而央行为了刺激投资,货币闸门也在放开,货币供给适度增加,利率下调,相信财政政策也会变得宽松。总结一下,需求未来会恢复,供给短期会减少,供不应求,而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和服务,必将出现通货膨胀,而失业问题短期也难以得到缓解,有点滞涨的味道。但是,这并不会持续太久。因为被压制的需求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快速爆发,即便有中小企业退出市场,但对于生存下来的企业来讲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,市场份额的空出,竞争会比疫情以前有所缓解,正如我给一个学生说过的:能活下来的就是能长大的。资本市场会快速反应这个利好的预期,当然,也随着国际疫情的蔓延,中国的资本市场也会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。

其次,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?为了快速度过滞涨期,从政府角度来讲应该更多的将重点放在恢复产能上,而不是如何拉动需求,解决滞涨最好的办法就是供给管理政策(美国的经验),减税会使财政支持精准地作用于实体投资,让企业快速摆脱困境,同时辅以相应的产业支持政策,针对重点行业重点扶持;从投资者角度来看,资本市场短期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(前段已说明),但一定要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出现,实体投资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首选涉及医疗服务方面的行业,这次疫情让中国人变得更注重卫生需求了;保险业也会迎来一个不错机遇,美国已经宣布有商业保险的人才能做检测,感觉没买保险的人都像在裸奔;对于中小企业我想说,市场是残酷的,过度脆弱的现金流是无法应对风险的,积累更多的管理经验是非常重要的,不能太过于以放大风险为代价去逐利,经营企业不是赌博;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,在短期应该更加努力一些,短期出现的失业人口,一定会对就业产生冲击,能够有工作是幸福的,珍惜现在的岗位,尽可能缩减不必要的支出,毕竟还是有段苦日子要过的。总体来讲,从长远看,我们的经济还是会向好的,所以一定要咬牙跨过这个坎。



这次疫情带给国家巨大的损失,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,思考后的中国经济会变得更理性,政府服务效能也会大幅度提高,而对于每个中国人,相信都会明白团结、自立、自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保障。




END

供稿丨王伟舟

编辑丨金融学院宣传组




扫描二维码

关注金融学院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